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学院 » 行业动态

“双11”大战打响之际,小红书、饿了么等22家电商被约谈,要求规范促销行为

2021-05-17 13:41:55

双十一”将至,历年来的“双十一”除了创造高销售额之外,也伴随着消费者的投诉和商家权益受损的问题。

艾媒网获悉,据上海市场监管官方微信号消息,11月1日下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通管局等上海市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集国美在线、小红书、饿了么、健一网、药房网、途虎养车、洋码头等22家本市重点电商企业召开“规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约谈会,督促电商企业落实有关要求,规范促销行为。

电商平台问题重重

当天的约谈会还通报了今年以来网络市场发展和监管情况。2019年,上海网络交易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增长,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今年1-9月,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涉及网络违法广告、不正当竞争等案件2000余件。其中社交笔记、视频直播、网红导购中的一些电商主播为了博眼球,冲销量,对商品做虚假宣传,甚至以诋毁竞争对手商誉的方式变相抬高自己。

二是部分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一些低价拼团类商品质量不过关,尤其是鞋帽服饰,“卖家秀”和“买家秀”差异巨大;部分电脑平板、手机数码类商品以旧充新,涉嫌二次销售;海淘类商品(化妆品、母婴用品等)存在假货,真伪难辨。

三是部分经营者不履行合同约定,随意更改促销活动规则。由于网络集中促销活动的公众参与度高、社会传播面广,一旦有商家因促销规则设计不当而擅自进行变更调整、甚至取消订单,往往会引发消费者集体维权。

四是部分电商平台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不到位,对入驻商家的资质核验不严,容易让一些没有证照的违法商户混入平台经营;对海量商品服务的信息管控不力,缺乏有效检查监控手段,导致一些违禁商品仍可通过平台销售。

对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本市电商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遵守《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提前制定物流配送等应急方案;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和商标权利人投诉等。

“双11”领衔促销节日发展

近年来,双十一等众多电商促销节日已成为全民狂欢日。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电商市场规模将达32.9亿元,用户规模有望达到7.13亿人。在中国电商市场增长逐渐放缓,中国电商人口红利消失的环境下,电商促销节日成为各平台争夺用户、增加收益的关键手段。

目前如“双11”等综合大促节日凭借多年口碑沉淀和每年的营销创新,仍然稳稳占领消费者的认知。

阿里巴巴于2009年打造电商促销节日鼻祖——“双11”购物节,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国内最大型的电商购物节日,除阿里旗下平台外,其他电商平台及新零售平台也相继加入,已成为行业现象。

另一方面,阿里也积极打造垂直电商节日IP,如针对会员用户的“88会员节”、结合线下节日的“女王节”等。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阿里打造的电商促销节日IP中,“双11”借助发展时间和平台体量优势,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其他垂直节日IP则主要依靠淘宝、天猫平台流量带动,对比其他电商平台的促销节日优势并不明显。

另外,目前中国电商平台促销节日主要分为综合型大促、特定节日促销与具体品类促销三种类型。艾媒分析师认为,双11、618等综合大促凭借营销热度强势占领了消费者的认知,吸引不少电商平台前来瓜分流量。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双11”购物节开始推广以来,越来越多电商平台通过打造促销节日项目进行引流获客,而商品的优惠折扣对于消费者也有较强的吸引力,全民参与电商促销节日已经成为常态现象。

虽然各电商平台在促销节日中不断加入新的活动规则或玩法,但节日运营的核心仍在于价格优惠,通过低价吸引用户消费,并最终为平台留存用户。

然而,在优惠促销的过程中,电商平台开始设立繁杂的优惠抵扣规则,部分平台甚至出现先提价后降价等虚假优惠情况,为消费者带来烦扰的同时,也损害着平台的口碑。

长期来看,唯有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实惠的价格和折扣,才能有效发挥促销节日的作用,助力于平台用户的增长。

(本文源自艾媒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