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国产手机品牌都想学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是否奏效?
- 2020-06-19 09:28:52
关于小米很多公开的报道是烟雾弹。比如小米的饥饿营销,官方的解释是为了 0 库存。而实际上,只有利益清晰的第三方能指出他影响线下渠道的死活。(小米微博称 1299 元小米手机 2S 16G 版开放购买,为什么官网依旧显示供货不足?)再比如为何每周二规律性抢购?其实这是一种培养用户搜索习惯的行为,长期坚持会积累大量的流量在手里。(中华酷联苹果魅族都不玩,小米为何坚持“抢购营销”)拨开这些迷雾看小米,「小米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为「流量」服务。产品定价为了「流量」服务。2199 雷不死你,那么宁可拖几个月才能开卖,也要宣称 1999 。市场预测红米 999 ,那我用非贴合屏幕降低成本也要 799 。销售策略为了「流量」服务。饥饿营销被骂的要死,也要通过抢购积累官网的流量。流量握在自己手里,怎么给媒体输送都好说。营销活动为了「流量」服务。不停的在微博,微信,天猫, QQ 空间等地方积累粉丝,断货期间也可以拿出手机来拉粉丝。最终,也是自己可控的流量。产品本身,也是获取「流量」的工具。所以宁可用自己的话打自己的脸,也要出 799 的红米拉高出货。 miui 可以给第三方刷机也能带来百万级别的用户。 4000 万 miui 用户,又是新的流量入口。小米那些失败的产品比如「米聊」,其实也是冲着「流量」去的。总之,小米今天走向成功的关键,都离不开「流量」二字。他购买传统网络上的流量,通过智能手机销售和 MIUI 刷机,转化为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百度,天猫那些为小米提供流量的网络巨头也应该慢慢的意识到小米的危险之处:你卖给小米一次流量达成销售转化之后,这个产生流量的用户,就在小米手中了。在移动互联网流量不断增长的明天,也许京东就需要去找小米买「流量」了(当然现在京东抱上微信的大腿就不需要了)。这也是为何雷军说要做到 4000 万部的原因:硬件获得用户的速度毕竟有限,而移动互联网的船票需要 1 亿用户。 24 个月的换机周期, 4000 万/年才有这个数。回到问题。。。你觉得华为这种曾经每年千万的量卖了那么多年,之前却几乎一个用户的「流量」都没有积累起来的厂家,出了个仅在线上销售的低价手机,就是学网络营销了?你觉得 OPPO 原班人马拉出去弄个新品牌,没有可控 OS 去互联网上买手机,就是学互联网营销了?TOO SIMPLE , SOMETIMES NAIVE.利益相关:拥有今天唯一可以抗衡 miui 的 flyme 的魅族公司员工
- 频繁营销规划 发布于:
- 购买按钮 发布于:
- 【甲方乙方】盖泡面的 Kindle 开面馆了;地球日营销案例大盘点 发布于:
- 艾媒报告 | 2017-2018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 发布于:
- 脑白金也玩跨界联名,发布国潮联名款服饰,欲让洗脑广告语杀入... 发布于:
- 国际市场营业推广策略 发布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