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学院 » 行业动态

2020中国粮食产业报告:科技助力粮食增产态势明显,交易电商化成趋势

2020-07-01 08:53:18

目前, 中国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据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消息,截至2月16日,37家保供协助机制国家重点企业已复工36家,占97.3%。全国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共计5388家,已开工3415家,占63.4%。其中,小麦日加工能力68.5万吨,已恢复到36.4万吨,产能利用率53.1%;稻谷日加工能力53.2万吨,已恢复到37.3万吨,产能利用率70.1%。

粮食企业早日复工复产对保障“米袋子”市场供应、打赢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意义重大。与此同时,而背后的粮食行业也备受关注。近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2021年中国粮食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主要对中国粮食行业市场现状,小麦、水稻、玉米加工业概况,粮食市场典型案例及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解读。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谷物供应基本自给

粮食行业是指从事粮食相关性质的生产、服务的单位或者个体组织结构体系的总称。粮食市场体系包括三部分:初级市场(粮食交易所和集贸市场)、中级市场(批发市场)、高级市场(期货市场)。

近几年,中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6.39亿吨,2015年达到6.61亿吨,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2018年产量近6.58亿吨,比1996年的5.00亿吨增产30%以上,比1978年的3.00亿吨增产116%,是1949年1.10亿吨的近6倍。

中国粮食安全成就: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谷物产量方面,2018年中国谷物产量6.1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比1996年的4.5亿吨增加1.6亿吨。目前,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

中国粮食安全成就:谷物供应基本自给

且近几年,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01年至2018年年均进口的粮食总量中,大豆占比为75.4%,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品种合计占比不足6%。

同时中国仓容规模进一步增加,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安全储粮能力持续增强,总体达到了世界较先进水平。2018年中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2017年,中国粮食物流总量达到4.8亿吨,其中跨省物流量2.3亿吨。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中国实现谷物供应基本自给,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粮食产区集中化,科技助力粮食增产

分产区来看,2017年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8%。2019主产区累计收购秋粮3722万吨。分品种看,中晚籼稻1708万吨、粳稻838万吨、玉米1065万吨,大豆111万吨。

生产展望:粮食产区集中化

中国粮业遵循比较效益规律将进一步向主产区,包括向国家级主产区和各地区域级主产区集中,形成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带。粮食主产区将成为中国农业粮食结构调整的稳定器,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与此同时,科技助力粮食增产的态势明显。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良种实现全覆盖,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达到6.4亿亩,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80%。

生产展望:科技助力粮食增产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我国农业进入主要依靠科技装备驱动的新阶段,科技助力粮食增产。

中国粮食行业市场竞争高级化,交易电商化

目前,中国粮食加工业由粗放向精细加工转型,如益海嘉里新型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米糠利用率达60%~70%,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型加工模式向精深加工的“吃干榨净”式加工模式转变。

未来随着粮食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由国内局部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全方位竞争,将由单纯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向“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创新能力”的竞争。

此外,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粮业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日益走向商务电子化。目前,中国粮食电商主要有粮食网上期货交易B2B、国家储备粮拍卖交易G2B、商品电子交易B2B、网络零售模式、粮食企业O2O模式、粮食网上交易会模式、粮多多创新模式等七种模式。

市场展望:交易电商化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贸易、消费大国,粮食电商将是一个大的发展空间,优越的现代交易方式将促使粮业越来越向电子化商务发展。

(本文源自艾媒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