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报告|2019-2021年中国粮食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0-09-16 08:41:28
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同时中国仓容规模进一步增加,安全储粮能力持续增强,2018年,中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总体达到了世界较先进水平。目前,科技助力粮食增产的态势明显,中国粮食产业向着专业化、高级化、电商化的方向发展。(《2019-2021年中国粮食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95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
In 2018, China's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eached 58.3 percent, and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rate of grain crop cultivation exceeded 80.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warehouse capacity has further increased, the capacity of safe grain storage continued to increase, in 2018, China has a total of 670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grain warehouse capacity, simple warehouse capacity of 240 million tons, the overall reached the world's more advanced level. At pres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help increase grain production situation is obvious, China's grain industry towards specialization, advanced, e-commerce direction.(“Analysis report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grain industry market in 2019-2021” complete high-definition PDF version of a total of 95 pages, you can click the report download button at the bottom of the article to download the report)
核心观点
中国粮食产区集中化,科技助力粮食生产
2017年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8%,2019主产区累计收购秋粮3722万吨。中国粮业遵循比较效益规律将进一步向主产区集中,形成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带。
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良种实现全覆盖,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达到6.4亿亩,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80%。
中国粮食行业市场竞争高级化,交易电商化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由国内局部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全方位竞争,将由单纯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向“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创新能力”的竞争。
目前,中国粮食电商主要有粮食网上期货交易B2B、国家储备粮拍卖交易G2B、商品电子交易B2B、网络零售模式、粮食企业O2O模式、粮食网上交易会模式、粮多多创新模式等七种模式。
中国粮食加工业由粗放向精细加工转型,未来有望打造多领域全覆盖的产业链
目前,中国很多水稻加工企业由粗放向精深加工转型。如益海嘉里新型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米糠利用率达60%~70%,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型加工模式向精深加工的“吃干榨净”式加工模式转变。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粮食行业市场体系
粮食行业是指从事粮食相关性质的生产、服务的单位或者个体组织结构体系的总称。
粮食市场体系包括三部分:初级市场(粮食交易所和集贸市场)、中级市场(批发市场)、高级市场(期货市场)。
中国粮食安全成就: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2014年达到6.39亿吨,2015年达到6.61亿吨,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2018年产量近6.58亿吨,比1996年的5.00亿吨增产30%以上,比1978年的3.00亿吨增产116%,是1949年1.10亿吨的近6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除少数年份外,一般保持在±6%的范围之内。
中国粮食安全成就:谷物供应基本自给
2018年,谷物产量6.1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比1996年的4.5亿吨增加1.6亿吨。目前,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且近几年,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01年至2018年年均进口的粮食总量中,大豆占比为75.4%,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品种合计占比不足6%。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实现谷物供应基本自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粮食安全成就: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仓容规模进一步增加,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安全储粮能力持续增强,总体达到了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物流骨干通道全部打通,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格局基本形成,原粮散粮运输、成品粮集装化运输比重大幅提高,粮食物流效率稳步提升。2018年中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2017年,中国粮食物流总量达到4.8亿吨,其中跨省物流量2.3亿吨。
中国粮食安全成就:贫困人口吃饭问题有效解决
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1660万人,较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了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1.7%。且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71元人民币,实际增速高于全国农村1.7个百分点。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强了贫困地区的粮食获取能力,贫困人口粮谷类食物摄入量稳定增加。
全球小麦生产区域
从各大洲小麦产量分布情况上看,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种植面积约占全球45%,欧洲和美洲分别以25%和20%分列二至三位,各州小麦面积比重基本与小麦产量分布一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小麦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的土壤,而非洲地区和南美洲沙漠遍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麦生长的可能。
全球小麦消费量变化趋势分析
2012到2016年全球小麦消费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7401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2017年小麦消费量有所减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欧美国家降雨过量,影响到小麦作物。尤其是法国和加拿大,2017年连续性的降雨导致麦田虫害增多,从而导致小麦产量减少,进而影响消费量减少。
中国小麦生产规模:产量相对稳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的种植面虽然存在波动,但波动曲线比较合理。2018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24268千公顷,产量13143万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农业用地面积减少的影响,预计未来中国小麦的种植面积不会有大规模的提升,在耕种面积不提升的前提下实现增产是未来小麦的发展方向。
中国小麦进口贸易:进口国别分布相对集中
从进口国别分布上看,中国小麦进口国别较为集中,主要是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2017-2018年加拿大和美国出口中国的小麦出现大幅度下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使得商贸热度下降,贸易壁垒重铸是美国出口中国小麦数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中国小麦加工业分析:大企业产能有望持续扩张
近年来,中国面粉加工行业整合加速进行,大型面粉企业持续扩张产能,国内现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生产体系。目前,中国国内面粉加工行业三大巨头五得利面粉集团、益海嘉里面粉集团以及中粮集团面粉产量约占全国的30%。可以预计的是,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及整合能力,这三大巨头未来产能仍将进一步扩大。
全球水稻生产区域:亚洲是核心产区
世界水稻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年产量连续多年排名第一。2018/19年度,中国大米产量预计占全球产量的28.9%。产量排名第二的是印度,印度的大部分农业都是基础的传统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但是印度有过半的人都是以农业为生,同时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仅次于中国,印度的大米产量占全球约23.1%的比重。
中国水稻生产区域:黑龙江突出粮仓优势
2017年,中国水稻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省份有9个,其中有中国粮仓之称的黑龙江以2819.3万吨的产量排在首位。除此之外江浙地区和两湖两广地区优势明显。原因在于这些地段亚热带季风区,即使冬季光热也较为充足,能够满足秋稻的生长条件。
中国水稻生产规模:产量波动上升
从生产方面来看,中国国内粮食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个别年份偶有波动。以2018年为例,水稻产量出现下降情况,政府下调最低收购价水平和银行对粮食企业惜贷都是主要原因。
中国水稻消费情况:稻谷价格稳中趋弱(二)
通过对比近几年中国稻米价格可发现:中国粮食流通市场存在明显的价格刚性,稻谷价格下跌和最低价收购启动将是大概率态势。如果因灾减产,由于库存较大,也不能根本改变产大于需的局面,但稻谷市场价格将止跌反弹,小幅上升。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后期国内稻谷市场价格走势并不乐观,但是由于最低价收购价的存在,中国稻米价格并不会出现雪崩式的坍塌。
中国水稻加工业分析: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部分水稻加工企业的关停给了龙头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契机,使得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2018年,中国四大稻米加工企业市场份额共占80%,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发拥挤。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行业集中度的上升可加快稻米加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全球玉米生产消费规模:产消天平被打破
2015年以来,全球玉米生产消费比一直处于临界点,2017年消费量首次超过生产量,全球玉米的消费缺口愈发明显。受世界生产燃料乙醇和非乙醇FSI的增长和家禽养殖业市场的回暖的影响,玉米需求增加,而国际玉米种植面积和单产受厄尔尼诺现象冲击导致玉米产量下滑,生产消费天平杠杆最终被打破。
全球玉米生产消费区域:美国是生产消费核心区
从产量分布上看,2018年美国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2.6%,巴西占全球的9.0%,欧盟占5.7%,为全球玉米产量前三的国家和地区。从消费量格局看,2018年美国玉米消费量占全球整体消费量的27.2%,巴西玉米消费量占5.8%,欧盟消费量占7.7%。对比而言,玉米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中国玉米生产区域:分布较为集中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境内玉米布局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2018年,中国玉米总产量为25717.4万吨,其中排名前5的省份有4个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五省总产量为14440.7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56%。
中国玉米消费情况:供过于求现状逐渐好转
过去10年中国玉米供过于求状况十分明显,自2015年底,农业部发布《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以来,玉米产量持续下滑,总需求量明显回升。数据显示:2018年玉米产量首次高于需求量,中国市场供过于求现象得到扭转。
中国玉米加工业分析:全球地位突出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产生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玉米加工类产品加工量均以每10年1000万吨的速度增长,主要增长速度最快的玉米加工产品是淀粉和酒精。其中淀粉、赖氨酸、味精和麦芽糖的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52%、60%、68%和85%,玉米加工产品在全球的地位日渐突出。
中国粮食市场典型企业分析: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核心主业分析
在近两年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探索中,中粮首要解决的就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定位问题,聚焦粮油糖棉核心主业发展。在资源向主业聚焦倾斜的带动下。2017年业务经营量约1.5亿吨,其中糖棉核心主业经营量5721万吨。为了做好中国粮油领域国家队长的角色,预计未来中粮集团投资将进一步向核心主业倾斜。
中国粮食市场典型企业分析:北大荒企业
北大荒经营情况分析
2015-2018年,北大荒整体营收状况比较良好,在营业收入略有下滑的情况下,净利润仍能保持稳定增长。从宏观环境上看,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产业。至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连续多年将中央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在“三农”领域,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北大荒等大型公司因此受益。从公司层面分析,北大荒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公司整体运行效率得到保障,从而实现了公司整体经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生产展望:粮食产区集中化
2017年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8%,2019主产区累计收购秋粮3722万吨。分品种看,中晚籼稻1708万吨、粳稻838万吨、玉米1065万吨,大豆111万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粮业遵循比较效益规律将进一步向主产区,包括向国家级主产区和各地区域级主产区集中,形成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带。粮食主产区将成为中国农业粮食结构调整的稳定器,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生产展望:科技助力粮食增产
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良种实现全覆盖,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达到6.4亿亩,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80%。我国农业进入主要依靠科技装备驱动的新阶段,科技助力粮食增产。
市场展望:交易电商化
中国粮业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日益走向商务电子化。目前,中国粮食电商主要有粮食网上期货交易B2B、国家储备粮拍卖交易G2B、商品电子交易B2B、网络零售模式、粮食企业O2O模式、粮食网上交易会模式、粮多多创新模式等七种模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贸易、消费大国,粮食电商将是一个大的发展空间,优越的现代交易方式将促使粮业越来越向电子化商务发展。
(本文源自艾媒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有效的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 发布于:
- 网站建设怎么做? 发布于:
- SEO营销之网站推广方式有哪些? 发布于:
- 市场营销的常识 电子书下载 发布于:
- 品牌营销:字字值千金,企业/项目品牌“做局”方法论 发布于:
- 如何用利用大数据做好精准营销? 发布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