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学院 » 营销理论

偏好公理

2020-04-07 08:48:16

      

      什么是偏好公理

  偏好公理在西方消费需求理论中,被认为可以检验 消费者行为 的理论。包括:完备性公理;传递性公理;选择性公理;优势公理;连续性公理和偏好的凸性公理。

      偏好公理的具体内涵

  偏好公理的具体内涵:

  1.完备性公理。指 消费者 对于某些商品所有可能的组合能够按照他的偏好程度大小,有顺序地排列出完整的、可供选择的 商品组合 。

  2.传递性公理。 消费者 对A 商品组合 的偏好,大于B商品组合,而对B商品组合的偏好又大于C组合的商品,则消费者对于A组合的商品的偏好必然大于对C组合的商品的偏好。

  3.选择性公理。消费者在购买或 消费行为 中总是力图使其偏好达到最大和最佳状态。

  4.优势公理。消费者对所有的物品总是喜欢多一点比少一点好,通常可称为“不满足原则”,即消费者的欲望永远得不到完全的满足。

  5.连续性公理。指存在着一条由一组点形成的边界,这条边界在商品空间中把那些 消费者偏好 的商品组合同不偏好的商品组合划分开来,这条边界限即一条 无差异曲线 ,这个公理证明 无差异曲线 是一条曲线而不会是“模糊不清”的一堆。

  6.偏好的凸性公理。假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在显示的偏好理论中也需要这条公理。

      偏好公理的经典案例

  Greenand Wind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了一种 新产品 来处理顽固的污点,推出一种新的地毯和 室内装潢 去污剂。 管理人员 则通过在 包装设计 、 品牌名称 、价格、优秀家用品奖章和返款保证等五个方面的策划,最后经过评估,最受喜爱的价格是1.19 美元 。Greenand Wind公司对这些结果做了大量的观察。例如价格为1.39 美元 的产品的效用比1.19美元的产品低了2.83点。但是,使效用增加4.5点的返款保证可以弥补高价的效用损失。这种折中比较使 联合分析 在 新产品开发 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上一篇:基数效用论

下一篇:需求生命周期理论